查看原文
其他

应启明:纪录片本应百家争鸣

CDRC2011 2023-03-31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上海纪实频道 Author 海派纪录片匠人录


海派纪录片,自成一格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上海电视台就有源源不断的创作者开始拍摄纪录片,直到今天,海派纪录片的细腻、大气、历久弥坚,已经成为一个品牌。


在对纪录片近40年的摸索中,上海电视台出现过许多匠人类型的纪录片导演,也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。虽然现在他们不是最有名的大咖,名字也不会出现在网络上,但却是海派纪录片的一部部活历史。


这周我们推出的海派纪录片匠人,不是大牌纪录片导演,但却是上海纪录片界当仁不让的大咖。应启明,曾任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总监,经历了纪实频道向市场化转型的历史时期,也创造了纪实频道扭亏为盈、最蓬勃发展的经典岁月。

 


作为《外滩》《理想照耀中国》《教育能改变吗》等纪录大片的幕后推手,65岁的应启明和纪录片打了半辈子的交道。传闻中的纪录片人都有些固执,难能可贵的是,应启明对于纪录片样式和纪录片导演的风格,海纳百川,从不设限,他说,“纪录片不能是单纯的一种形式”,纪录片就应该百家争鸣。

 

纪录片不可能绝对真实

于纪录片行业来讲,应启明不算科班出身,在进入电视台从事纪录片工作之前,他做过一段时间的中学语文老师,因此这份儒雅、耐心和宽容也沿袭到了今后的职业生涯中。


应启明创办过走红了很多年的电视杂志类节目《今日印象》、谈话节目《有话大家说》,自己参与拍摄了大型历史类纪录片《毛泽东在陕北》《长征》,2004年开始到纪实频道担任管理工作。


一旦进入了这个行业,应启明还是拿出了一位学者的认真态度,对纪录片行业的历史和现状他作过深入的了解和思考。“世界上的纪录片流派起码有十多个,对中国影响比较大的有,格里尔逊模式、直接电影、真实电影,以及八十年代开始的商业纪录片,等等”,既然世界上的纪录片都是百家争鸣,那么在纪实频道的发展中,应启明更加给导演完全的创作自由,“我作为领导,纪录片不能单纯地喜欢一种样式,这样对其它样式的纪录片不公平”,摒弃了单一的纪录片模式,在纪录片中加入适当的情景再现等创新模式,应启明都是很鼓励,也是很认可的。


纪录片一向以呈现客观事实为世人津津乐道,应启明却有这样的哲思,“拍纪录片不可能绝对客观,都有导演的主观意识在里面”,而偏爱历史类纪录片的他也表示,历史类纪录片更不可能复原历史绝对真实,只能尽可能接近真实。



这样的论点,对不少喜欢纪录片的粉丝来说,也许是颠覆性的。


应启明拍摄过的《毛泽东在陕北》和《长征》,都是历史类纪录片中的经典。他经过多方调研和采访,深深明白,当事人口中的历史,其实都是他们选择性的表达,或多或少会掩盖不利于自己的事实。而导演可能过于强调情节、悬念,以致喧哗众声,有失客观真实。


在拍摄这两部纪录片过程中,应启明接触到不少敏感而不为人知的采访素材,全部舍弃实在可惜,照搬播出也不可能,这时候导演选择解读的视角,就尤为重要,应启明为一些秘而不宣的故事选择了合适的角度之后,敏感素材也得以在纪录片中能见天日。


所以,纪录片其实是很个性化的,没有唯一的标准,应启明说,“只有最合适的样式,没有最好的样式。导演通过自己独到的视角,将对事物的思考融入有力的叙事中,就是水平。


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观和格局,应启明在作为一名领导和纪录片推手的时候,胸怀宽广,眼光独到,他的包容也让纪实频道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和蓬勃。


 
对纪录片盈利,有自己的探索和野心

“不想把纪录片讲得过于高了”,采访中,应启明一直强调,不希望把纪录片打造成阳春白雪一般的存在,“纪录片不应该只是有价值、没市场。”能够开创一种属于中国的商业纪录片模式,也是应启明一直在思考的课题,“世界上纪录片强国很多,市场运作得最好的是美国的探索频道。商业纪录片不仅高投入、高质量,强调可看性,而且要标准化、规模化,有自己的播出网络,有自己的广告团队,要真正形成这样一套体系,不容易,在现实操作中能做好的很少”,应启明一直都对商业纪录片,对纪录片盈利,有自己的探索和野心。



2002年纪实频道成立,开创一个专门生产和播放纪录片的频道,对上海电视台来说,是十分具有实验性的,应启明到任后,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,“如果我们在经济上不行,那就挺不起腰杆。”纪录片频道对电视台来讲,虽然是一个小众的频道,但应启明说,“我们就是要做专业,要有自己的核心内容和不可替代的价值,要让观众记住我们,每天习惯收看我们频道”,于是纪实频道开始了大刀阔斧地改变。栏目日播化、播出整点化,在内容扎实地铺展下,纪实频道收视率稳步上升,那时形成了纪实频道最有影响力的几年。从2005年开始,纪实频道的广告收入直线上涨,从2004年的2千4百万,到2008年的1亿3千8百万,广告收入增长五倍,应启明只用了短短四年。


面对现在电视行业的下滑趋势,应启明感慨,时代变了,“现在跟以前不一样,现在纪实频道要盈利确实更难。”“也许可以在国家发展战略中,在大的产业链中,让纪录片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,记录这个时代的同时,也成为一种媒体习惯,如果能形成这样的意识,纪录片盈利模式也许就能成形”,如今退休后,应启明还是在为电视行业、为纪录片行业出谋划策,他心心念念,希望上海的纪录片行业能再续辉煌。

 
 

身处纪录片行业三十多年,应启明对纪录片不知不觉浸淫了自己的感情,“纪录片是我的精神追求和寄托,更是我的饭碗。他一直都记得二十多年前拍摄《长征》的时候,进入到甘肃南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村落,他发现,那里的居民生活条件非常艰苦,设施简陋,“但是他们那里有天线,有接收电视信号的设备,他们没什么娱乐活动,就是喜欢看电视,这时候,我突然有一种身为电视人的深深的责任感。”于是,这半生,应启明都在纪录片领域里钻研和开拓,让纪录片能良性循环地发展开来,不仅是他规划的一份长足的事业,更是他永远牵挂着的一份责任。




更多精彩内容,请持续关注

微信公众号“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




传送门:


《美国工厂》:全球化语境下中美关系与文化差异的影像隐喻
纪录者说·我和我的祖国——朱羽君《美国工厂》:中美文化与价值观交汇的漩涡融媒时代,纪实影像如何高歌前行?壮丽七十年 记录新时代 ——第三届北京纪实影像周盛大开幕

高长力:纪录片创作要“四个讴歌,走向国际”

广电总局印发《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的通知

用bug集合成的纪录片,看尽人间百态


监制:何苏六

主编:韩  飞

责编:吴禾昆 张嘉琪

编辑:王  妍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